观天察地、顺应农时,酿酒与二十四节气有何关系?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寒冷的天气里,小酌一杯白酒,感受暖乎乎的热辣在全身徜徉,惬意又应景。

二十四节气巧妙结合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

立冬始,秋日尽。以立冬为代表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

 

以农作物种植栽培为主的农事活动,特别关注光照、温度、气候、物候等,而季节的寒暖与太阳照射强度和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中国先民很早就注意到了太阳视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围绕季节农事活动,从汉朝开始广泛采用二十四节气作为农政指导。

为什么酿酒与节气相关呢?

酿酒,这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工艺,也和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

一方面,从酿酒原料来说,遵循“春种秋收”的客观规律。二十四节气之下,农作物也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这些农作物的收成正是酿酒所需的原料;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光照、温度、湿度对酿酒微生物也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白酒酿造主要依赖于环境中的酿酒微生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不间断的生产和对酿酒环境微生物长期的驯化,在固定区域会形成独特的酿酒微生物区系。

 

传统白酒酿造采用开放式作业进行自然接种,因此与环境温度、空间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密不可分,其投窖工艺、产质产量伴随着春夏秋冬而年复一年地呈现出规律性的周期变化。

作为中华优秀农耕文明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候时而行”的知识和应用体系,在中国白酒酿造中运用极其广泛。

例如,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其生产酿造过程与农时安排、农事生产息息相关,小麦熟、高粱收,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顺天时、躬人事,追求“天人共酿”。今年立春时节,贵州茅台酒推出了二十四节气系列产品,产品从包装到酒体,都依据时节特点而有所不同。

 

不仅是酱酒,对于浓香型白酒而言,二十四节气也尤为重要,其对酿酒微生物等有着关键作用。

比如,以四川沱牌舍得生态园生产环境中霉菌、细菌和酵母菌数量为例,各节气存在着很大差异。作坊内外清明到夏至微生物增加明显,大、小暑时明显下降,夏至时细菌数量最高,立夏时霉菌较多。

 

总的趋势是夏季微生物数量较多,其次是春、秋季节,冬季较少;细菌数量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真菌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放线菌数量较少,室外多于室内,清明到芒种、白露前后较多。生态园区的微生物数量低于生产车间。制曲车间霉菌较多,酿酒作坊内酵母菌数量较多。

二十四节气与酿酒环节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来源:长江酒道)


微信小程序搜索酒赢教育

了解更多酒类知识与行业资讯

注册品酒师培训

报名热线:400 808 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