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大师龚文昌与新法白酒之争

怀赤子之心,兴利民之事。

1964年,龚文昌在北京酿酒厂借鉴董酒工艺,率先试制成功固液态法串香新工艺白酒,后在全国予以推广,为新工艺白酒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龚文昌历任轻工业部轻工业局计划科科长、轻工业部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酿酒厂、北京市发酵研究所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曾受邀担任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评酒会的全国评酒委员。如董酒“香艳露骚”四字评价,正是出于龚老之语。龚文昌坚持以新工艺白酒取代、淘汰传统工艺白酒,他与周恒刚关于新工艺白酒发展方向的学术之争,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01

赤诚之心

龚文昌祖籍江苏常州,1911年生于山东烟台。18岁考入北京大学理预科,1936年从北大化学系毕业。

在大学期间,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为挽救国家危亡,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奔走呼号。

1931年11月末,日本侵略进一步加剧,国民政府不准备武装抗日,试图牺牲东三省及热河省的大部分,与日本谋求妥协。12月,北京大学、北平工学院等校学生发起了2000多人的示威团,一路南下,赴南京示威。龚文昌随示威团来到南京后被捕,遣返北京。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密谋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威胁国民政府将平津在内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之后,更是积极策划所谓的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成立受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在华北全面推进政治、文化和经济侵略。此举激起了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1935年12月,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游行示威,反对华北自治,史称“一二九运动”,龚文昌亦在此中。

大学毕业后,龚文昌先是在渤海化学工业工厂,工厂倒闭后转去济南民政厅,“七七事变”后被困青岛,饱受侵略之苦。

日本投降后,1947年龚文昌满怀希望出任接收专员,进入青岛啤酒厂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时年36岁。同在这一年,后来的中国葡萄酒泰斗郭其昌也进入青岛啤酒,在所属美口酒厂工作。

1949年青岛解放,龚文昌积极参加了护厂工作,保证了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并先后到青岛维新化工厂和青岛齐鲁橡胶厂帮助恢复生产工作。

 

▲龚文昌先生(左三)到酒厂指导生产

#02

串香法固液态结合第一人

1951年,龚文昌调轻工业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粮食供应十分紧张,轻工业部下有轻工行业数十种,其中酿酒工业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的项目。

因此,当时白酒界掀起技术革新热潮,先是对固态发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改革。在保持固态法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原料利用率低和作坊式生产中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了改进。这些改进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麸曲酒不香;机械化生产需要加大辅料用量因而带进杂味;醅含酸度大,腐蚀设备;开放式操作挥发酒分多等。

于是,轻工业部的专家们就提出了借鉴前苏联生产伏特加酒采用液态发酵、塔式蒸馏的经验,和英国生产威士忌酒采用塔釜馏液配制并使用添加剂的经验,提出白酒生产液态化,创造中国化酒精改制白酒的设想。

1956年,龚文昌升任高级工程师,参与国家科委制定《1956-1957年科学技术远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酒精改制白酒课题。

在这一阶段,我们对酒类呈香呈味物质的认知并不深入,酒精里面兑水稀释,再加入糖精和香精,“三精一水”自此诞生,但是这样做出来的酒那叫一个难喝,因而试售之后结果也是异常惨淡。

新工艺白酒的尝试当时依赖于酿酒企业,初战失利后,此时全国白酒厂依然采用的是固态法酿酒,有的厂家即使已经生产出了优质的食用酒精,依然无法将其改制成白酒风味的产品。

60年代初,国家困难,粮食更为紧张。龚文昌来到了北京酿酒厂,1964年,他借鉴董酒工艺,以大曲发酵法生产香醅,用液态法生产的酒精串蒸香醅,称之为固液结合法;后来改用麸曲酒糟加香料代替香醅,用酒精串蒸,称之为固、液、料三结合法。

#03

学术之争

随着对新工艺白酒的研究深入,两个不同的学术声音出现了:

以龚文昌先生为代表的专家认为,传统白酒工艺落后且存在很大的弊病,新工艺白酒发展的历史使命,就是逐渐取代甚至最终淘汰传统白酒工艺。

龚文昌撰文称:“食用酒精改制白酒是符合国情的,是历史的必然……”又称“比较好的研究方向是以技术进步为目标,承认大曲酒的好,但视大曲酒为研究对象,认识其生产规律,并进一步改造它(新法白酒),最终实现在质量上达到或超过大曲酒。”

另一派以周恒刚先生为代表,他们当时专注于提高山芋干酒的质量,周恒刚在辽宁金县试点时,提出了“液态除杂、固态增香、固液勾兑”的新法白酒工艺。

周恒刚提出的新法白酒工艺不仅是对传统白酒的肯定,更是一种发展,它把固态发酵的功能提升了一步,将普通白酒生产和名优酒相结合,用这种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大众白酒——山芋干酒的质量。

从这里看出,两位大师的学术观点是截然不同甚至是对立的。

龚文昌的主体思想更倾向于否定传统白酒工艺。他研究传统白酒工艺,目的是取代传统固态发酵工艺,采用的酿酒原材料为高粱或玉米,“一步法”采用液态发酵,一步到位生产白酒。这也使得他后来并未推行他最早创立的固液态结合串香法,这其实已经是“两步法”的白酒工艺了

周恒刚的主体思想,更倾向于肯定传统白酒工艺。他研究传统白酒工艺,目的是认识其中的奥秘,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白酒工艺,采用“两步法”生产白酒,以山芋为原料生产酒精,再以高粱生产风味物质。

双方的学术观点对中国白酒的发展均有贡献,在酒度君看来,如按龚文昌先生的提倡,中国白酒或可加快实现与世界烈酒标准的同步;按周恒刚先生的思想,则更有利于保护民族传统工艺。

历史最终选择了周恒刚的“两步法”,“液态除杂、固态增香、固液勾兑”的工艺路线,成为新工艺白酒的主流。

#04

大师风范

龚文昌无论是在做学问上还是工作上,勤于思考,孜孜不倦,除了编审书稿,还发表有十多篇学术论文,和二十多篇科技论文。

此外,龚文昌还在1954年改进了天津细脂化学厂榨油设备,使饼中残油率降低了3%;1961年与人合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个大型通风制曲生产设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龚文昌曾受邀为山东武城酒厂高级技术顾问,龚文昌进厂后迅速和科技人员打成一片,为提高古贝春酒产品质量作出了贡献。

天津津酒做科研实验时,龚文昌寄去多篇翻译的国外资料,供科研人员开阔视野、获得启示,并嘱咐津酒将科研资料在同行间传阅,后来津酒的实验资料传至茅台,又传阅至武陵酒厂,促进了行业的交流与进步。

1999年11月,白酒泰斗沈怡方在武汉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作《新型白酒是21世纪白酒发展的一个方向》演讲,列举了一批大胆采用固液勾兑新工艺开发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案例,未料讲话内容被媒体曲解,酒厂受到冲击,沈怡方也陷入舆论风波中。

龚文昌闻讯后写下文章《走正路何惧之有》,发表在2000年第二期的《酿酒科技》上,力挺沈怡方,时年89岁高龄。

一年后,龚文昌先生辞世,他的一生,为国家危亡发声,为国民生计发声,为行业正义发声,以一颗赤子之心,照亮了酒业人的前进之路。


微信小程序搜索酒赢教育

了解更多酒类知识与行业资讯

注册品酒师培训

报名热线:400 808 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