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幅,无论是在诗词雅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中,都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大学问。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喜饮茶、善喝酒,不仅是他,细数古代文人雅士、贩夫走卒,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茶和酒总是不可或缺的。
今天我们侧重后者,谈一谈老祖宗留下的俗语“茶满欺人,酒满敬人”,其中到底有何深意?
茶满为何欺人?
饮茶,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习惯。据说远在神农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开始饮茶,时至今日,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时间跨度久,且盛而不衰,继而传遍全球。
梦回大唐,当时茶又被称之为茶汤。在这个中华文明鼎盛的阶段,万国来贺,中国茶文化也是由此开始进军世界。
在当时普遍流行的说法是,在给客人斟茶的时候不能将茶杯倒满,原因是茶水太烫。古人喝茶都是现煮现喝,如果茶水满溢出杯,很容易烫伤客人,与礼不合,“欺人”便由此而来。
众人皆知,茶是用来品的。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五个喝茶的习惯,其实暗合中国文化内涵。
闲来无事,约两三好友,品一壶好茶。这一过程中宜慢不宜快,宜静不宜动,因此在倒茶的时候不可倒满,斟茶到七成即可,如此才能慢品细谈。
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余”这个字体现在方方面面,兵书上说“穷寇莫追”,战略层面是怕得不偿失,当然又何尝没有放对方一马的心思。
在过年的时候,年夜饭桌上要年年有余,即留下一条鱼不吃。而在喝茶的时候不能倒满,让杯子留有余地,正是体现了这个道理。
留有余地,才能好好说话。不管接下来客人和主人聊些什么,总是可以谈的,而若是主人有了“逐客”的想法,便将茶杯倒满,意思是接下来没得聊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若是无意之间将茶斟满给客人喝,也可能会导致双方的关系急转直下。事实上“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可以反着说的,那就是好心办了坏事。
酒满又是如何敬人?
与饮茶不同,饮酒则又增添了万分豪气。古人认为开怀畅饮,才是待客之道。因此“劝酒”在中国的待客礼仪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唐朝诗坛大家王维在送故人离去之时,感慨吟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这个道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个人交情的深浅是可以通过饮酒看出来的。当然这是酒桌上的逻辑。若是在畅快饮酒时,连酒杯都没有斟满,这说明二者之间交情淡薄,或者两人根本就没有深交之意。
在现代社会中,饮酒总是发生在职场上或者朋友之间,朋友之间不必多说,在职场之中那也要豪气干云,否则容易让老板觉得你诚意不足。
对古人而言,但凡肚子里有几分墨水的总是向往“狂士之情”,于是乎看古人喝酒,你就会发现,他们洒得似乎比喝的还要多。
斛光交错之间,主宾尽欢,高谈阔论,颇有聊尽天下时事的豪杰气概。当然除了显得“豪”一些,也有人说是为了礼敬天地神明,既要敬天地,又要敬朋友,当然要把酒杯斟满。
不过,酒之所以能形成酒文化,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让宾主尽欢,更多的时候就代表着一种孤独和寂寞。都说“自古圣贤皆寂寞”,李白喜爱饮酒,但是他却一生落魄不得志,杜甫也爱饮酒,可他的半生潦倒不知让多少人心碎。作为当事人的自己,如果不以酒浇愁,又能如何呢?(酩阅)
需要注意的是,酒喝多了是有害的。正是因为酒的有害性,到了现代酒文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现在的酒桌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主人在给客人斟酒时,客人只要小半杯,几番推脱之下主人也不会真的强求倒满。
最大的原因是古代的酒和现代酒的区别,现代的酒酒精含量高,几杯下去酒量不佳者便会不省人事,身体不好的甚至还会引发健康问题。
饮茶、喝酒之中体现的待客之道,是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饮茶为雅,喝酒为狂。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饮品,在过往的历史长河中,不知创造了多少妙人佳话。
“茶满欺人,酒满敬人”,老祖宗所言中囊括的两大传统文化,您学会了吗?(来源:酩阅)
关注【酒赢教育】
了解更多酒类知识与行业资讯
注册品酒师培训
报名热线:400 808 6799